强化风险排查
在企业医务室、集体宿舍等区域设置临时隔离室
《指南》指出,加强健康状况排查,建立台账。参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依法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的《人员健康管理技术方案》(见附件)的要求,将人员分为高风险人员、中风险人员、低风险人员三类,分类采取管理措施。
设置临时隔离室。依托医务室或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医疗保障,在企业医务室、集体宿舍等区域按照要求设置临时隔离室。不具备设置隔离场所条件的企业即时报告当地卫生健康部门。
就餐管理
推行分餐制、盒饭制,错峰用餐等措施
在食堂安全卫生上,《指南》指出,按照食品安全规范执行,严禁食用野生动物类食材。食堂餐厅要保持清洁卫生,加强通风,定期消毒。餐具清洗后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钟,或采用热力消毒柜消毒,或采用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消毒后应当将残留消毒剂冲洗干净。
规范操作服务。每日岗前对食堂服务人员开展健康检查、体温测量,并做好记录,食堂服务人员作业中要统一佩戴手套、口罩、防护鞋等。
合理安排就餐。推行分餐制、盒饭制,错峰用餐等措施,减少人员聚集。用餐人员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并减少交谈。
健康风险判定标准
将居民划分为三类
《人员健康管理技术方案》指出,根据居民近期旅行史或居住史、目前健康状况、病例密切接触史等判断其传播疾病风险,将居民划分为三类:
高风险人员。来自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和高风险地区的人员;确诊病人;疑似病人;正在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正在实施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其他需要纳入高风险人员管理的人员。
中风险人员。来自疫情中风险地区的人员;有发热、干咳、气促、呼吸道症状的人员;实施居家观察未满14天的治愈出院确诊病人;解除医学隔离未满14天的无症状感染者;其他需要纳入中风险人员管理的人员。
低风险人员。来自疫情低风险地区的人员;高风险、中风险人员以外的人员。
管理措施
低风险人员 体温检测正常可出行和复工
针对高风险人员,《人员健康管理技术方案》指出,来自疫情特别严重的湖北省的人员应当自到达目的地开始实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来自其他高风险地区的人员应当自到达目的地开始实行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14天。确诊病人、疑似病人应当在具备有效隔离条件和防护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至符合出院标准。无症状感染者应当实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原则上连续两次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1天)后可解除隔离。密切接触者应当实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可采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为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末次接触后14天。相关机构和社区负责对高风险人员进行严格管控。
中风险人员。来自疫情中风险地区的人员应当自到达目的地开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14天。治愈出院的确诊病人、解除集中隔离的无症状感染者应当居家隔离医学观察14天。中风险人员应当严格落实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要求,自觉接受社区管理。
低风险人员。体温检测正常可出行和复工。
健康认证申领
系统自动按照健康风险高低审核生成红、黄、绿等三色“健康码”
《人员健康管理技术方案》指出,居民可通过申领个人健康码、健康通行卡等健康认证满足出行和复工需要。
个人健康码申领。已建立个人健康码管理平台的地区,居民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个人健康码申领,系统自动按照健康风险高低审核生成红、黄、绿等三色“健康码”。
孤寡老人、远郊农村人员等没有条件通过网络平台申领的人员,可由社区人员负责代为申领并生成纸质“健康码”(有效期14天)。
健康通行卡申领。不具备条件建立个人信息码管理平台的地区,居民自行填写个人健康申报表(各地根据实际自行设计申报表样式),符合低风险人员条件的,经社区(村)审核通过,发放加盖社区(村)公章的健康通行卡(有效期1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