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以来,国家工商总局及地方各级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在企业登记与监管领域相继实施一系列改革举措,为创业创新“松了绑”、为市场监管“强了身”。3月28日,全国企业登记与监管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举行,明确部署了今年相关重点改革工作。在30日总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总局企业注册局、企业监督管理局主要负责人对具体工作措施作了进一步介绍和解读。
“放管结合”成绩显著
构建完善“放得活”“管得住”的市场环境,一直是商事制度改革的重点目标。改革实施以来,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持续推进企业注册便利化,实行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推行“先照后证”改革,压缩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在协同推进“放管服”改革方面成绩显著。2015年和2016年,“三证合一”“五证合一”改革相继实施,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稳步推进,进一步降低了创设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极大激发了创业创新活力。2016年,我国新设市场主体达1651万户,平均每天增加4.5万户,其中新设企业552.8万户,平均每天增加1.5万户。
随着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全国一张网”)的建成,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依托这一平台,在开展企业年报公示的基础上,创新运用信息公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等手段,逐步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监管新机制。
2016年,各级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共开展抽查150批次,抽查企业105.37万户,抽查结果均已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归集到企业名下并对外公示。目前,全国各级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已累计向相关部门推送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市场主体515.07万户,对最高人民法院提供的336.41万名“老赖”依法限制任职7.11万人次。“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格局初步形成。
在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动下,我国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不断激发,新动能加快成长。2016年中国营商环境在189个国家和经济体中排名第78位,较3年前提高了18位。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新设立小微企业的开业率和活跃度保持在70%以上。第三产业新增企业占新增企业总量的80.7%,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增长。
构建便捷市场“进出”通道
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深化“放管服”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今年明确的任务要求。按照这一要求,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今年以推进企业注册便利化为主线,开展“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电子营业执照应用、企业名称管理改革、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等一系列重点工作。
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是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点工作。企业注册局负责人表示,随着这项改革的推进,营业执照将集中整合一般经营项目涉企证照事项和企业登记信息能够满足政府部门管理需要的涉企证照事项,进而大幅缩短企业从筹备开办到进入市场的时间。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将全面梳理涉企证照,明确整合范围,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做好信息共享,同时做好与有关部门的衔接,实现“一照走天下”。
围绕“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要求,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将在今年全面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进一步扩大电子营业执照应用。10月底前,在保留窗口登记的基础上,全国各级企业登记机关将开通网上登记系统,实现区域全覆盖、业务全覆盖、企业类型全覆盖。各级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还将加快建立全国统一标准规范的电子营业执照模式、管理系统及管理机制,推进建设全国统一的电子营业执照证照库,确保在今年10月底前全国各企业登记机关都具备电子营业执照发放能力,逐步实现电子营业执照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的互通互认互用。
针对创业领域“起名难”“退出难”等情况,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推进企业名称库的全面开放,建立完善禁限用词库、企业名称查询比对系统,方便申请人进行筛查,合理简化名称审核流程,稳妥推进企业名称管理改革。同时,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以构建便捷有序的市场退出机制为目标,将全面实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
抓住信用“牛鼻子”
当前,商事制度改革正处于从“放活”向“管好”推进的重要阶段。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牢牢抓住信用“牛鼻子”,通过创新监管方式,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体系,推行各项事中事后监管改革措施。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总局企业监管局负责人表示,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将落实好《工商总局关于新形势下推进监管方式改革创新的意见》,按照《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第一版)》的指引,结合各地实际和风险分类监管、大数据监管等情况,完善随机抽查的体制机制,加强各业务条线抽查工作的融合,全面实行各业务部门联合抽查。同时,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要注重信息化手段在抽查中的运用,加强“双随机”抽查和风险分类监管、大数据监管的融合。
2017年是年报公示制度施行的第四年。这名负责人表示,该制度实施以来,既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又促进了企业诚信自律,在扩大社会监督、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成效显著。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将逐步建立年报工作长效机制,摒弃“保姆式”监管,引导企业增强主体责任意识和第一责任人意识,自觉报送年度报告,自主公示即时信息,同时将在每个省区市选取一个地级市开展企业主动年报公示改革试点。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作为企业的“光荣榜”“成绩单”,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在商业交易、银行信贷、招投标、授予荣誉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今年总局将全面建成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系统在事中事后监管中的作用,将各类涉企信息完整、准确、及时地记于企业名下,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推动工商内部各条线涉企信息数据质量和归集数量“两手抓、两促进”,做好政府部门间涉企信息的归集共享;坚持信用监管的理念,依托公示系统着力加强对企业登记事项的监管,运用大数据加强对登记事项的日常动态监管;对登记事项的日常动态监管结果纳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开展监管风险动态评估,切实提高市场监管的能力和水平。
落实好今年企业登记和监管领域重点改革工作,事关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大局,也关系着千万群众切身利益。全系统必将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攻坚克难、扎实工作,推进企业登记和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